在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隔蒲潭鎮陳劉村的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和資源利用試點項目現場,發酵池周圍種滿了植物,即使在夏天也沒有異味。
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關系著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美麗中國建設。日前,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國以實施《“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抓手,強化源頭預防、風險管控、分類施策、協同治理、先行先試,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截至今年6月,“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6.7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5%以上,完成3400余個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直接關系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小樹屋環境時租場地部土1對1教學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趙世新介紹,近年來,我國從“治、用、養、研、合”五個方面,深入推進耕地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切實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
在“治”的方面,緊盯源頭治理,充分利用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等數據,在受污染耕地集中的縣級行政區整縣推進污染成因排查,確定了污染源治理清單。在“用”的方面,推動分類管理,農業農村部指導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實行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分類管理、“以地適種”,指導地方落實品種替代、水肥調控、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在“養”的方面,聚焦重點區域,在優先保護類耕地落實用地養地措施,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遏制土壤退化趨勢。在“研”的方面,強化科技攻關,建成土壤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土壤健康診斷與綠色修復等一批部級重點實驗室,加強理論方法、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在“合”的方面,加強統籌協調,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加強源頭防控、安全利用、糧食收儲管理等,形成工作閉環。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在23省份劃定210余個區域,執行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支持地方實施400余個土壤污染源頭防治項目,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步提升,達到91%,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不過,趙世新指出,污染地塊修復成本高、技術難度大,應當因地制宜,統籌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探尋最佳解決方案。不少地區已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北京實施土壤污染時租場地綠色管控,將原東方化工廠納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自然恢復地塊生態功能,昔日化工廠變身“城市綠肺”,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新聞發布會還對污染地塊的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介紹。趙世新說,污染地塊的開發利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目前已采取系列舉措,有效保障安全利用。包括抓嚴“一個名錄”,國家實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名錄內的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抓實“一張清單”,將近萬個地塊納入監管,督促查明污染,保障環境安全;抓好“一批企業”,將1.6萬余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推動開展地面防滲、管道可視瑜伽場地等綠色化改造,消除污染隱患。
農村污水橫流狀況大幅減少
美不美,家鄉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群眾對農村水環境的期待也越來越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全國各地深入學習貫徹“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治理農村污水,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結合治理農村黑臭水體,農村污水治理取得積極成效。截至今年6月份,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5%以上,農村污水橫流狀況大幅減少。
趙世新介紹,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守牢兩個底線,既不能村莊污水橫流,也不能污水直排環境。治理成效要符合“三基本”的評判標準,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橫流,基本聞不到臭味,基本聽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要為多數村民群眾認可。通過堅持分類施策,全國已有2700余個涉農縣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方案),建立了年度重點治理村莊清單并動態更新,集中治理人口集中、群眾反映強烈、污染問題突出、生態環境敏感的重點村莊。今年年初,生態環境九宮格部從2023年完成環境整治的行政村中隨機抽取963個,開展調研評估,合格率在90%以上。
各地積極探索,涌現出一批務實、管用、符合當地實際的經驗做法。例如,四川省巴中市鼓勵結合農民生產生活習慣,采取“分層資源化利用”方式,就近就地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第一層“自用”,通過家家戶戶的庭院經濟,實施污水資源化;第二層“大家用”,“自用”用不完的污水,用于澆灌周邊林地等農用地;第三層“備用”,“大家用”一次用不完的污水則儲存備用,如今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占比達到69.8%,村容村貌顯著提升。
我國南北、東西自然稟賦差異大,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習慣不盡相同,農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廣,治理成效鞏固難,需要科學施治、持續發力。趙世新介紹,下一步,將抓好《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落實,推動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工藝,以實現“三基本”為導向,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應管盡管、應治盡治,不斷鞏固和提升治理成效。
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以來,全國各地以更高標準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聚焦現階段農民群眾需求強烈的重點實事,深入推動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廁所糞污、生活垃圾等農村環境治理,目前已指導113個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當前,“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完成6.7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的80%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自然村比例超過90%。
此外,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在28個地區持續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部分試點地區面源污染突出區域國(省)控斷面水質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20億元,新增支持66個養殖大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仍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突出短板和明顯弱項。”趙世新說道,未來,將抓緊制定出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推進農村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廣袤鄉村漸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