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里,在天津市寶坻區牛道口鎮龐各莊村姜田里,村民將金黃的姜種埋入壟溝,覆土機在田間隆隆作響,恒溫庫內新芽萌發的姜種整齊碼放,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躍然眼前。

這個曾因傳統種植效益低下導致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莊,通過黨組織引領發展生姜特色產業,2024年實現總產值1800萬元,土地畝個人空間均收益增長近10倍,探索出一條“小生姜撬動大產業”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

這是一場從傳統見證種植到特色的突圍。時針撥回到3年前,龐各莊村還深陷發展困局:全村2700畝耕地九成種植玉米小麥,畝均收益不足千元,村集體賬上常年結余不足5萬元小樹屋。“守著富含礦物質的沙質土,卻種不出‘金疙瘩’。”村黨委書記馬長軍帶領23名黨員組成5個調研組,兩個月走訪全村412戶,召開20余次村民大會,最終將目光鎖定富硒生姜種植。在農技專家指導講座下,村里對300畝土地進行測土配方,整合零散地塊建設示范基地,黨員干部帶頭承包80畝試驗田,從山東壽光引進優質姜種,邀請河北技術團隊駐點指導。

通過實驗種植取得實實在在的效益讓觀望的村民吃下“定心丸”,原本持懷疑態度的農戶李秀賓主動承包40畝姜田:“村里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去年我家光種姜就增收十余萬元。”

產業突圍家教后,龐各莊村創新“村‘兩1對1教學委’+企業+農戶”模式,流轉外租農田500畝,深翻平整土地、開鑿600余米排水溝,建成綠色高效生姜基地。今年,龐各莊村又有4戶農戶種植生姜,該村生姜種植面積從80畝躍升至300畝。

為進一步釋放產業動能,村莊正注訪談冊“姜胖仔”“姜小萌”等商標,籌備建設恒溫庫、全自動洗姜車間;電商平臺上,“姜胖仔”禮盒即將上線,瞄準高端市場。從田間到車間、從線下到云端,龐各莊村正用一串串增長數字,書寫著“小生姜大產業”的鄉村振興答卷。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