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站在新征程上的我们,整装待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8年10月和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广东考察之行中,在广州、潮州、汕头等地,对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遗产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留下了殷殷嘱托。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我们沿着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文化”足迹展开回访,感受那些一直致力于岭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人们释放出的梦想的力量,聆听来自南粤大地最真诚的声音。

《羊城晚报》2021年3月3日A6-A7版报道

 广州 粤剧艺术博物馆

【视察足迹】

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南粤回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我责无旁贷

曾小敏

粤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乡音和乡愁。作为一名粤剧工作者,每每回想起总书记对粤剧艺术的关心,都感到欢欣鼓舞,更感责任重大。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尽我所能将粤剧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年,广东粤剧院在粤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为青年艺员搭建平台,采取以老带新、名师收徒,举办“名家传戏”“行当展演”专场等方式,让年轻演员学习老前辈的技艺;成立了“名家工作室”,让老一辈粤剧艺术家发挥余热,把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拍摄《粤剧往事》纪录片,把老一辈粤剧人的从艺故事以口述的形式制作成电视片,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录制“粤剧古腔、大调”教材,把濒临失她愣了愣,先是眨了眨眼,然後轉身看向四周。传的粤剧古老唱腔抢救下来。

此外,我们把剧院数十年来积累的大量珍贵粤剧剧本、音像和图片资料,尽可能地“数字化”,让这些珍贵的艺术财富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下去。

资料图:粤剧艺术博物馆极具岭南园林特色

这些年,我们组织开展了“粤剧进校园”活动,组建了粤剧艺术讲师团,每年举办逾200场粤剧讲演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动优秀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让粤剧等传统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如今,星海音乐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等都开展了粤剧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此外,我们还打造了粤剧文化体验馆、“粤聚汇”非遗交流空间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结合,为粤剧传承和推广开拓更大的空间。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推出了“线上春班”“粤剧在线小游戏”“粤剧经典在线”“粤韵ONLINE”等,吸引了近千万人次线上观看。

粤剧是有生命力的艺术,要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使它永葆活力。首先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从创作优质剧本入手,不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都应当紧扣时代主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发观众共鸣,不然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二,要在形式上创新,粤剧是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在坚持戏曲表演核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在舞台灯光、布景、音乐等元素上,加入一些形式的创新,让古老艺术激发新的活力。

此外,我们还应当在表演节奏上做更好的把握,不仅是剧目时间的长度,还有剧情发展中人物情感点的节奏,研究好、把握好,更好地触动观众的内心。

作为一名粤剧工作者,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我责无旁贷。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创作更多紧扣当代主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欣赏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世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我一直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也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建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整理/记者 丰西西)

 广州 暨南大学

【视察足迹】

2018年10月24日下午,在暨南大学,习近平参观了校史展览和办学成果展示,察看了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馆的馆藏文献和实物,并同部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我国有5000多万海外侨胞,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改革开放有海外侨胞的一份功劳。他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亲历者说】

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四海书院院长区向丽:越来越多华人学子成为中华文化传播使者

区向丽

两年多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暨南大学视察的场景却仿佛发生在昨天。那天以后,全校上下备受鼓舞,饱含热情地投入学习工作中。直到现在,总书记的嘱托仍然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

事实上,总书记的嘱托不仅影响着暨大在校师生,还激励了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名校友。大家纷纷参与进来,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19年,校友张原天博士牵头发起了中华文化传播大赛,在校内掀起一股传统文化风潮。二十四节令鼓、抖空竹、傣族舞蹈、舞狮表演……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张原天是新加坡华侨,十分热爱中华文化,一直想为母校、祖国多做些事,总书记的话让他萌生了举办这场比赛的想法。同年,张原天还先后捐赠2000多万元,大力支持学校传承中华文化。

在这场比赛中,十位优秀港澳台侨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其中,一名叫何晓恩的女生令我印象深刻。她是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人,平时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国画、书法等。不仅如此,她常年活跃在当地的华人社团青年团中,积极向马来西亚华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今年春节,何晓恩还把参加校园书法活动所写的福字和春联带回家,送给邻居朋友,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暨南大学正门。刘汉波 摄

作为一名老师,这两年我见证了暨南人身体力行传承中华文化,自己也加入这场文化接力赛中。2019年起,我开始兼任四海书院院长,书院学生均为港澳台侨学生。在他们第一年的通识教育里,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开办种类丰富的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广泛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最近,学院在诗词、茶艺、舞龙舞狮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射箭、拳术、短兵等传统体育项目。不少海外学生告诉我,他们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这些。现在,学校专门聘请老师给他们上课,感觉很幸福。

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我们始终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于心。2019年,我们将学校的“中国文化节”整合升级为“中华文化月”,覆盖五个校区的三万多名师生,持续整整一学期。

在中华才艺培训基地,我们先后举办书画、旗袍、太极等培训班,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学员。(整理/记者 鄢敏)

 潮州 潮州广济桥

【视察足迹】

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潮州市考察。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横跨韩江两岸,风格独特,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习近平沿桥步行,察看桥亭、浮桥,眺望韩江两岸风貌,了解桥梁历史文化特色,听取广济桥修复保护情况介绍。

随后,习近平步行穿过广济桥畔的广济门,沿石阶登上广济楼。习近平来到二层檐廊,举目远眺,韩江水阔,长桥卧波。

在听取广济楼历史和古城修复保护情况汇报后,习近平强调,包括广济桥、广济楼在内的潮州古城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亲历者说】

潮州广济藍玉華愣了一下,然後對著父親搖了搖頭,道:“父親,我女兒希望這段婚姻是雙方自願的,沒有強求,也沒有勉強。如果有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领会潮州文化之魂 讲好新时代潮州故事

余小洁

当时我负责为总书记讲解广济桥、广济楼非遗精品展和牌坊街区。总书记每到一处都驻足端详、深入了解。他亲切地对大家说,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旅游。

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让人们受到更多教育。40多年前我来过潮州,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看到潮州发展欣欣向荣,感到很欣慰。希望潮州广大干部群不過,他雖然不滿,但表面上還是恭恭敬敬地向藍夫人行禮。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总书记的话,极大地激发了潮州人民的自信自豪之情,为我们指明了潮州发展的方向,是潮州发展最大动力。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魂”,多年来,我们坚持的研究、修护、发展古城之路,正是潮州发展的正确道路。

广济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摄

去年10月以后,我真切感受到,潮州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新契机,潮州市委市政府起而行之,精心谋划,将潮州文化的优秀特质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时间,潮州八方来客,不仅有前来重温总书记考察之路、感受潮州独特之美的国内外游客,也有前来研究潮州文化的学者和艺术家,更有来考察潮州文旅产业投资机会的企业家,这座千年古城,成为备受青睐的投资热土,多个文旅项目纷纷落地,潮州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如今,我每天迎接着接踵而来的到访者,更加繁忙地来回于广济桥、广济楼和古城之间,却感到无比骄傲和快乐——因为这个我视之为人生追求与荣耀的地方。望着这座朝气蓬勃的古城,看着因喜爱这座古城而流连忘返的游客们和热情洋溢的经营者们,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我坚信,潮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

作为一名守桥人、一名文物文博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勉励,深刻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

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这座古城,深刻领会潮州文化之魂,讲好新时代潮州故事,还要深入挖掘潮州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推动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软实力,让文化之“特”成为潮州的核心竞争力,让文化之“特”为潮州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持久的动力!(整理/记者 蚁璐雅)

 潮州 潮州广济楼

【视察足迹】

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潮州市考察。习近平步行穿过广济桥畔的广济门,沿石阶登上广济楼。在楼上展厅里,习近平察看潮州非遗文化作品,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的现场制作演示,并同他们亲切交流,了解潮州传统技艺传承情况。

习近平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南粤回音】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我愿尽余生之力,为潮剧贡献一切

姚璇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特别提到,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令我们潮剧界感到很光荣、很幸福。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非常感动和自豪。

从艺70余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1957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当时,我主演《苏六娘》的苏六娘和《荔镜记》的黄五娘,特别是扮演《扫窗会》的王金真,获得首都文艺界的赞赏。

潮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挣脱“童伶制”的桎梏,迎来大繁荣、大发展;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起来的新一代潮剧演员代表,代表潮剧,从地方来到首都演出,是一生都难以忘却的荣耀,这不只是我的荣耀,更是潮剧剧种的荣耀。

广济楼是潮州古城的地标之一。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摄

潮剧是古老的剧种,至今依然充满生机,我认为,这与潮剧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有关。作为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和使命,要为潮剧的传承和发展做更多努力。

我家住在广州,退休二十多年来,一直往返于汕头和广州之间,主要投入到潮剧传承工作中。只要力所能及,不管年纪多大,我都必须去做这件事。因为,我的表演艺术是前辈传给我的,我必须传给年轻一代。只有这样,潮剧艺术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不在乎“是啊,想通了。”藍玉華肯定地點點頭。有没有行过拜师仪式。我第一个指导培养的学生吴玲儿,就没举行拜师仪式。但她虚心好学,从学校出来后跟在我身边,我将“黄五娘”这个角色原原本本教给她。吴玲儿学有所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继我之后的第二代“黄五娘”。

今年,中国戏曲学院专门为潮剧开设了第一个潮剧本科班,这对提升潮剧从艺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很大作用。汕头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力推潮剧在新时代的弘扬与发展。我想,按这个趋势,潮剧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接下来,我将尽己所能,认真地演好、传承好潮剧。我愿尽余生之力,为潮剧贡献一切。(整理/记者 黄宙辉)

汕头汕头侨批文物馆

【视察足迹】

2020年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参观了具有潮汕侨乡特色的侨批文物馆。习近平听取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介绍。

他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亲历者说】

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努力推进侨批数字化 打造世界记忆遗产数据库

林庆熙

2020年10月13日,对于我和侨批文物馆而言,是终身难忘的日子。当天,在侨批文物馆,我有幸向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介绍了侨批和侨批文化,讲述了写批、寄批、送批和回批的流转传递过程。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楼展厅的东南角,陈列着一只市篮(潮汕当地一种用全篾青编制的圆柱状篮子)。总书记来到展柜前,特别仔细地了解这只市篮的故事。

我为总书记介绍了这只市篮一百年前两次跟随主人乘坐红头船跨洋过海,往返于东南亚与潮汕之间,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考验,见证了侨胞下南洋的旅程。现在这只市篮已成为文物馆的珍藏品。

在总书记观看展览期间,我还用普通话念了一遍以“难”为题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反映了侨胞在外谋生的艰辛无奈和对故乡亲人思恋。我本来还想用潮汕话的韵脚再诵读一遍这首七言绝句,遗憾的是,时间不够了。

我们侨批文物馆有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他们退休后来到侨批文物馆工作。我们花了数年的时间,和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其他退休老同志一起,将10多万封侨批原件翻印成册,并整理出版《潮汕侨批集成》,摆放在展柜中。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摄

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从决定投身守护侨批文物那日起,我就和自己说,要把这批见证中国人海外奋斗史的珍贵文物更好地传承下去。接下来,我将继续做好侨批的征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侨批文物馆为侨批文物的收藏、展示、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丰富的侨批档案和数据检索系统,有利于侨胞寻根。比如可由外事侨务部门牵头,开展来回批聚首,寻找家族、家庭的历史轨迹等活动。海外华侨以回批为引,返乡寻亲;国内侨眷以来批为指南,海外寻亲,共同将“根”文化落到实处。

侨批也有利于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侨心,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居国和家乡的文化认同,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

作为“侨批人”,我们建议广东省档案局侨批档案数据库、暨南大学的国侨办华侨华人数据库、汕头大学的侨批数据库等,探讨贯彻执行《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的具体措施,整合数据,形成一个大型的世界记忆遗产数据库,形成一个“可配对寻亲”的检索系统。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盘活馆藏文物,让侨批文物成为华侨文化、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海外游子记得住乡愁,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整理/记者 谭铮)

 汕头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视察足迹】

2020年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考察调研。习近平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和经济特区发展成就,听取汕头市下一步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习近平指出,汕头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条件、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路子对了,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亲历者说】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讲解员黄少彦:讲好开埠故事,传播潮汕文化

黄少彦

习近平总书记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时,作为讲解员,我为总书记讲解了汕头开埠历史和经济特区发展成就,这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

当时我为总书记介绍了展览的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港口:坚船利炮下的开埠和通商口岸”,第二部分是“城市:历史变迁中的发展与文化”,第三部分是“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

汕头,地处韩江、榕江与练江三江交汇出海口,位于粤东中心地区,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美誉,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开埠”“港口”“华侨”“侨乡”“开放”等关键词,成为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浓缩展示了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情况。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摄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作为汕头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情况,记录着汕头从被动开埠到主动开放,再到新时代全面开放的历史进程。

她睜開眼睛,床帳依舊是杏白色,藍玉華還在她未婚的閨房裡,這是她入睡後的第六天,五天五夜之後。在她生命的第六天,作为一名文博人,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汕头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能够深切理解到开埠带来开放、开放带动发展、发展创造未来的深刻意义。

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也欣喜地看到,汕头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汕头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15个重点建设港口之一,是粤东乃至泛珠三角地区连接“海丝”(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渠道。

在为家乡深感自豪的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学习和研究,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进一步了解汕头开埠文化、潮汕文化,讲好汕头故事,当好潮汕文化的传播者。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