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粮食大省安徽而言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份酝酿许久、系统调研、科学论证的《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在年初正式出炉。这意味着安徽将在粮食生产上自我强加压、主动硬提升。

“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年多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安徽时刻念记,始终把重农抓粮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为落实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力军的战略部署。

这是来自安徽的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粮食生产倒排工期表!这份指导意见公开明确到2030年,安徽省粮食产能稳定在930亿斤,到2035年,全省粮食产能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8115万亩以上,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7143.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5%以上;选育一批突破性粮食作物新品种,优质专用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占比达到95%,粮食生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70%,全省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

唯进步,不止步——

让安徽粮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立足全省粮食生产资源禀赋,对标先进省份生产水平,综合分析全省耕地面积、耕作制度、品种技术等有利条件,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具有较大潜力空间。经测算,通过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确定了最终的数字和目标。在提单产方面,从耕地质量、品种改良、技术集成挖潜力,还要挖掘稳面积增产潜力、减损耗潜力。”编制规划专家组组长、安徽农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知名小麦专家马传喜教授说。

有了规划,就要有详尽细化的实施方案。安徽省直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按照规划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农业农村厅牵头设立工作专班,具体落实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工作。立足安徽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空间大,田、种、机、技等要素综合增产潜力大,统筹提产、稳面积、减损耗,全面强要求、补短板、提效益,坚决走统筹协调综合挖掘之路,奋力推动我省粮食生产迈上千亿斤新台阶。指导意见共有5个方面、16项重点工作。为确保落到实处,省政府出台了建设规划,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六大工程,一共安排28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6406.9亿元。农业农村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规划要求,进會議室出租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精准发力、务实推进,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目标如期实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表示。

“2024年,省级财政仅对舞蹈教室30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奖补资金这一个单项就达到了3.4亿元,同比增长37.2%。省财政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农机装备补短板、种粮规模经营主体培育、完善粮食作物保险体系。”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丰透露。

“水利部门将在提高抗灾能力、挖掘农田灌溉潜力方面加大举措力度。一方面加快沿淮沿江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实施现代化大中型灌区建设与改造。”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徐维国介绍。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气象局等省直部门纷纷出台一揽子具体措施,为实现千亿斤江淮粮仓做好基础配套、合力推进。

“四良”融合,增产有保障——

让粮食主产县区“名利双收”

在春节过后召开的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50个被表彰的县区代表坐在前排,部分县委书记身挂大红色的荣誉绶带一一上台接受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的颁奖。其中寿县、霍邱县等粮食生产十强县尤为耀眼,首次给予一个县5000万元的奖励。

“重农抓粮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粮食主产省的位置只能巩固不能淡化。”安徽省委书记韩俊的一番讲话铿锵有力。这一连串的举措无疑是在向基层一线九宮格释放浓浓的信号:要让粮食主产县区“名利双收”!

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外的田畴上,种粮大户程夕兵种的几百亩小麦长势喜人。程夕兵说,去年种的水稻亩产1400斤,小麦亩产超过800斤,这主要得益于小岗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引水上岗”“引淮润岗”等农田水利项目投用,解决了岗地用水难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目前,安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推进,计划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位于黄淮海平原的濉溪县既是粮食生产十强县,也是全国知名的小麦制种大县。“良种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最基础一环,种业振兴责无旁贷。我家教们下一步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千亿斤江淮粮仓贡献濉溪力量。”淮北市委常委、濉溪县委书记黄韡说。

春耕备耕当前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地处芜湖的中联重工生产的耕王系列拖拉机、高速水稻插秧机等农机装备,正排成“长龙”奔赴粮食主产区及海外春耕一线。安徽不断推进机械强农工程,紧扣良机增产、减损双向发力,重点解决农机“一大一小”问题,加强粮食作物大中型智能机械、小型轻便机械等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农田适宜、农机农信互动,推进制造智能化、技术集成化、服务社会化、农田宜机化、保障要素化。

3月下旬以来,水稻栽培专家吴文革每天都在水稻主产区奔波,指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着手水稻育秧的前期准备工作。“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千亿斤江淮粮仓离不开良法的实施,具体包括粮食产能提升关键技术、绿色高产高效模式集成示范、科技增产能力条件提升、粮食减损增产建设、专用化和复合复种增产模式示范项目建设,这其中每一方面都需要科研工作者进行关键性技术攻关,内容相当丰富,对我们从事基层水稻栽培的专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吴文革在深入研究规划后感受颇深地说。

优链优农,好粮卖高价——

让广大种粮人迎来了“春天”

粮食加工一直是安徽的短板,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也意味着这个短板必须聚力补齐。安徽交流省委、省政府为此提出了做好“农头工尾”“畜头肉尾”“粮头食尾”增值文章,提升粮食产业效益与竞争力,实施优链工程。

“这两年,种粮的政策越来越好,如今再不愁卖粮难了。”亳州市谯城区种粮大户聂红伟感慨地说。以前他种的粮食多是卖给粮贩子,常为一两分钱的价格吵得不可开交;2016年开始跟当地的面粉厂合作,实施了订单销售,卖粮的效益得到了保证;2018年开始与安徽古井集团合作,种植适合酿酒专用小麦品种,收购价比市场每斤高一毛钱。经历了这三个大台阶,聂红伟对种好粮越来越有信心。他说,现在不仅自己种粮食,还与8个乡镇的村集体实施了组织合作,由村里组织大户和村民共同种植专用小麦,总共种植了5.2万亩小麦。对于小麦的田间种植管理,采用绿色优质高效新技术,对病虫草害采用绿色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通过物联网监测小麦的温度湿度,农技和农艺相结合,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专用小麦严格遵循统一品种、统一选地、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入仓,确保酿酒专用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这样达到了村民、村集体、企业和合作社的四方共赢。

春风已经吹绿了皖北平原的小麦。萧县种粮大户侯孝信每天开着车子在自己种植的1万亩大田来回“检阅”。“这放在以前不可想象,我一个人竟然能种1万亩地,而且没有请固定的工人,没有购买过1台农业机械。”侯孝信说,主要得益于流转的土地都是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旱能灌,涝能排。加上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普及,一个电话會議室出租就能带专业机械上门服务。他的工作就是组织协调统筹加监督。“管这1万多亩地,我觉得挺轻松的。扣除土地流转费、购买农资化肥和社会化服务的钱,每亩地的利润大约在500元左右。”侯孝信坦言,他也不是一个人在孤军种粮,当地农技推广等部门的科技特派员经常会上门查看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及相关培训,小麦赤霉病防治等重点节点还能有免费防治等政策待遇。

怀远县种粮大户尚跃则是一个重视资产投入的种粮大户。在他的合作社大院里,各种不同动力、机型的农业机械应有尽有。“我们最私密空間初就是靠着农机起家,国家对购买农机予以大力补贴,合作社从十年前的7台(套)农机迅速发展到今天的150多台(套),覆盖耕种管收等领域。”尚跃介绍,得益于物联网建设,现在的农机在导航状态下自动走直、实时获取作业数据,“玉米播种机一行播下来,从这头到那头误差不超过5厘米。玉米收割机一天能作业300多亩,而普通收割机只有100多亩。”除了自己流转种植的几千亩地以外,尚跃创办的农机合作社托管了约1.2万亩地,涉及1000多户农户。

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小麦苗情,组织农机喷施拔节肥。“农时一刻不得放松,精细化科学管理就是小麦高产的秘诀。”徐淙祥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就开始密切关注千亿斤江淮粮仓的规划,这是粮食大省吹响的冲锋号、动员令,看到这其中那么多利好政策消息、真金白银的投入,他感觉到种粮大户的春天来临了,更要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种粮农户响应安徽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号召。

端牢中国碗,装好中国粮,关键在人。为了激活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去年开始,安徽开创性地给职业农民评定职称;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新农人”协会;定期召开“‘新农人’下午茶”为农业经营主体排忧解难……实施优农工程,提升粮食经营主体能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实现经营主体生产能力优、示范带动优、经营效益优。

人勤春来早,安徽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正呈现“雨后春笋”和“百花齐放”的态势,他们将成为千亿斤江淮粮仓最有力的擘画者。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