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進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森旺社區,一列名為“民族團結進步號”的小火車格外顯眼。這是一個融合了漢族、蒙古族、滿族的大家庭所經營的多功能餐廳,游客可以住在火車上,沉浸式體驗老林區的舊時光。

作為我國北疆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興安盟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盟之本、發展之基,科學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把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與生態富民結合起來,凝心聚力、未雨綢繆,充分釋放出綠水青山生態價值。

“保護生態環境是硬任務。”2002年,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鎮呼和套海村黨支部書記白久江說過這樣一句話。

22年后,白久江說:“靠山吃山,咱們‘吃’出了好日子!”

記者近日走進呼和套海村了解到,小小的檸條解決了生態保護與農民養殖業發展之間的矛盾。

多年前,呼和套海村養殖牛羊近萬只,生態退化嚴重,如何平衡養殖和生態保護?村民們將目光鎖定在種植檸條上。

呼和套海村從2002年開始種植檸條,目前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檸條擁有粗蛋白等多種營養物質,可以作為牛羊的飼料。白久江和村“兩委”成員前往吉林、河北,引進了飼料加工設備,在檸條平茬期,加工廠內機械轟鳴,工人將平茬的檸條放入機器粉碎加工成飼料,賣給養殖戶。

“給羊加喂檸條,省下了玉米、豆粕等精飼料,養殖100多只羊能節省1萬多元!”呼和套海村村民包樹林告訴記者,選擇檸條飼料喂養的羊見證不僅成本降低,羊肉味道還很鮮美。河北客商代力鋒說:“這的羊肉口感好,不愁賣。”

從“一株檸條”到“一塊好肉”形成的產業鏈,讓當地牧民深切感受到“綠水時租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含義。

近年來,興安盟先后摘得內蒙古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第一個地市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殊榮。現代畜牧業、農牧業深加工、文化旅游資源開舞蹈教室發利用等富民新成九宮格績,不斷從綠水青山間走出來。

坐擁我國最大的原始森林,如何更好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興安盟未雨綢繆,瞄準了林草碳匯開發交易。

2023年,興安盟在“先”和“闖”上尋求突破,通過創新采用期貨式交易模式,在內蒙古小樹屋自治區率先實現森林、草原碳匯“雙首單”交易。

興安盟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據2023年10月發布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造林(CCER-14-001-V01)》評估,在為期5年的一個監測期內,興安盟碳匯交共享空間易額可實現1億元。

興安盟推進的碳匯工作并沒有局限在一城一地一事。在林業碳匯試點中,興安盟選取了阿爾山市和突泉縣。阿爾山市杜拉爾林場林權清晰,聚會有利于快速推進工作。突泉縣林地所有權多元化,其推進碳匯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建立的機制,可復制、可借鑒,適宜在興安盟乃至內蒙古自治區推廣。

2023年,興安盟全力構建“碳匯能力提升+資源嚴格管理+快速有序開發”林草碳匯制度體系,編制了《興安盟森林草原濕地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等多個專項制度,為加大興安盟林草濕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力度、持續鞏固提升林草濕碳匯能力、快速推動林草碳匯開發交易提供了規范的制度保障。

“在這個制度體系下,未來的‘三北’防護林建設,都要以能力提升為重點,融入碳匯工作時租場地。‘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銷售’的‘三統一’模式,可以有效防范國有資產流失風險。”興安盟林草局四級調研員王玨瑋表示。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