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枫 《海风》 33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怡然与恬静的魅力

陈振国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好多人都这么说。然而,事情总有与其相反相成的另一面。伴随着浮躁的同时,还有众多的男女老幼都在不声不响,踏踏实实地干着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做或是喜欢做的事。这事实正是我们不应该悲观的理由。

幸运的是,何枫正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众多男女老幼中的一员。而且,她做得非常出色。由此,我愿意写下一点文字,作为何枫画作读后的感想。

何枫 《日常系列之十》 59cmx45cm 纸本水墨 2012年

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代,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应该是有益的。不仅仅是对待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对自己也持这种态度,也应该是有益的。进而,对自己的艺术实践,对自己艺术理念的追寻,亦均持一种不刻意,不雕琢的自然而裴毅立刻閉上了嘴。然的态度,或曰为一种怡然的创作心态,应该是很值得肯定的。何枫的水墨画作品,让人感受到了这种“怡然”,不急不燥,不温不火,怡然从容,徐徐道来,沉醉在创作的愉悦中,其乐无穷。她不仅在努力创造美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享受这美好的创作过程。怡然地创作有如怡然地生活,这该是多惬意的事。

何枫 《日常系列之十二》 59cmx45cm 纸本水墨 2012年

如果说何枫的水墨画作品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那这特色的原动力,我想应该来源她这种对艺术、生活所持的怡然的心态。

不知道这种简单的判断是否能得到何枫的认同,我以为应该距真实相去不远,不然,在她的画作中不会呈现出如此恬静的意蕴。

何枫 《日常系列之十五》 59cmx45cm 纸本水墨 2012年

从欣赏的角度看,何枫水墨画作品最让人感动,是一种恬静的力量。我们习惯了力量从来都是与强烈、张扬联系在一起,然而,恬静到使人被感动,不能不承认恬静也是一种力量,恬静是生命节律中的另一种美、是较燥动更为有力和动人的美、是一种肯定和凝固的美、是较燥动更为难得和可贵的美。

我以为对艺术家的作品,旁观者只能是意会到某些片段而已,很难言传其中全部的意蕴。就我的解读方式,更感兴趣的是其创作心态的感悟,以及画面基本格局的美感内涵,因为这些才是画家内心自然流淌的痕迹,是最为动人的韵律。

何枫 《外面的世界之二》 144cmx7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方正平实的构成,大块简约的切割,简洁稚拙的造型,徐缓肯定的用笔,水份饱满的用墨,构成何枫水墨画的基本语言特征,而这种语言组合又具有她自己的把握及协调方式,从而在作品中呈现一种怡然与恬静的魅力,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才是何枫的水墨性格。

2008年9月

瑶溪书屋

何枫 《旅途》 71cm×52cm 纸本水墨 2009年

陌上花开

——关于何枫的的是她的父母想要做什麼。绘画

王艾

艺术家何枫近年来曾经在巴黎居留过数月之久,并以巴黎为立足点遍访了欧洲诸多城市。归来后她以“巴黎印象”为题创作了一批系列作品,耐人寻味的是,与其他出国写生的画家乐于描绘记录异域风情的做法不同,她画面中的人物绝大部分依然是黑发黑瞳的东方女性形象,其他配景亦看不出有任何异国成分。然而,旗袍女子、青花瓷和白鹳这些典型的中国组合,却奇妙地与任何我们已经了然于心的视觉效果拉开了距离。Art Deco风格的花纹组合、充满韧性而稍带涩感的线条依然是何枫惯用的表现手法,而作品所使用的重麻纸粗糙而不均匀质感以及随意流淌藍媽媽一時愣住了。雖然不明白女兒為什麼會突然問這個,但她認真的想了想,回答道:“明天就二十了。”的墨渍,又恰到好处地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技巧表达的成分。第一眼的印象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位受过极为严格的人物画训练的学院艺术家的作品,更难以想象作者本身便是每日耕耘于教坛上、同时肩负着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任务的美院教授。在与《巴黎印象》一脉相承的《日常》系列作品中,何枫延续着这种非常自我却不张扬的态度。那些恬静的女孩子拥着小猫,翻阅着书卷,在下午茶的香气中慵懒地消磨着斜射的阳光。这样的画面,倒是令我想起了将近一个世纪前那位天才艺术家王道源的戏言:“美术学校并不是造就艺术家的地方,艺术家倒是要在咖啡里造就出来的。”

何枫 《伙伴》 143cmx69cm 纸本水墨 2005年

巴黎在美术史上最为光芒四射的时期,应该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作为当时名至实归的艺术之都,它不止孕育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甚至催发了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苏联的构成主义和英国的漩涡派等等著名的艺术运动。然而即使是在一股股的激流之中,我们依然可以在塞纳河畔的咖啡馆发现一些独立于潮流之外而又令人无法忽视的身影。譬如莫迪利阿尼、夏加尔、郁特里罗,甚至一些东方的面孔如藤田嗣治、常玉等等。他们无法被归类到任何一个流派之中,亦并不存在一种统一的理论与风格,却都带着强烈而自我的特征。尤其因这些艺术家大都是从其他国家来到巴黎的“异邦人”之故,导致他们在面貌不一的作品背后大都带着某种疏离、孤独而又敏感的情绪。因此美术史上将这一无法以风格定义的现代主义群体称为“巴黎画派”。令人唏嘘的是,同时期留欧的中国艺术家们却少有关注到巴黎画派的例子,而是大都选择了在时间上稍有错位的写实主义。

何枫 《毛毛雨》 197cmx69cm 纸本水墨 2005年

写实主义这套同样来自巴黎的造型观,自20世纪初留欧的艺术家将其带回中国,因缘际会地在1949年之后统治了整个学院绘画体系,其形成的视觉与心理惯性在今天依旧无法忽视。对于成长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学院出身的艺术家而言,他们不可否认地继承了这套系统所带来的手眼一致的观察与表现能力,同时也自觉地反过来冲击着母体所带来的天然屏障。尤其在彼时,接触到西方现代艺术的资讯与观念只能是在学院。翻阅美院图书馆那批外国画册扉页上的借书名单,一列跨越几代人的名字足以从某个侧面上说明时代的风气。在大众文化与多种新媒介崛起之后,绘画所承载的功能性进一步被褪去,关于形式的讨论迅速被更为彻底的对中国画本质的质疑所覆盖。犹如我们的经济成就和社会结构一样,美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似乎就完成了西方一百多年所走的道路。

何枫 《海岸线》之一 69cmx69cm 纸本水墨 2006年

从何枫的身上也能看出这种时间的痕迹,80年代末与学习生涯一起完成的那张工笔画所获得的荣誉既昭示着她完全掌握了造型的技巧,也终结了她对写实体系的兴趣。尽管并没有放弃作品中的叙事性因素以及建构画面的基本法则,在90年代开始她就已经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质的表现手法与审美原则,且几乎找不到任何在图式上有相似性的模仿母本。虽然风格的形成大都与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有关,但正因为何枫本身淡泊而天真的气质——这亦是所有与何枫接触的人所持的共识,加上学院相对稳定的客观环境,何枫的作品与她自身气质达到了极为高度的统一。在日新月异的各种艺术运动与风格时尚中,何枫的水墨作品同样展现对都市文化的敏感,却始终与过分强调观念的做法保持着相当的距离。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在“后岭南”的概念昙花一现之后,当时的参与者们或在强调反叛与重建的道路上继续一往无前,或转身复投传统的怀抱寻求一窥古人堂奥。只有何枫依旧安静而旁若无人地不断塑造出那一个个自身的镜像,就像莫迪里阿尼笔下那些瘦长而冷冽的孤独身影,就像藤田嗣治塑造的那些细腻而神秘的白色胴体。

何枫 《纯静之一》 68cmx69cm 纸本水墨 2008年

直觉与性情是天才的双刃剑,在赋予艺术家独一无二的创造力的同时亦容易带来失控而粗制滥造的风险。与此相对的另一极,就如马蒂斯所言,当表现的手段退化至繁琐细微的细节堆砌并丧失它的造型力时,画家就必须回到组成绘画语言的基本原则上来,恢复单纯而有力量的表现手段。何枫对水墨仿佛与生俱来的亲和感以及不紧不慢的创作心态,使她的作品在感性与技巧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并通过时间的沉淀得到了令人嗟叹的自主性与感染力。日常生活成为一再被描述的母题,与此并进的是对艺术语言缓慢但稳定的自我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在数次域外游历和考察中,比起那些已经相对成熟的大师名作与经典范式,何枫更多地表现出对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的兴趣。但她并不直接将这些视觉元素转移到画面中,而是从形式、造型、色彩乃至用笔的韵律与节奏上汲取那种质朴而天真的感觉。《庭院》中斜插在粗陶水器中的蕨类植物,《乡间印象》中舒展着肢体的野花,乃至于一本书、一把旧藤椅、几颗樱桃,都彰显着水与墨在这位女艺术家充满童趣的好奇心中所放射出来的本初的感动,以及无限的可能性。

何枫 《对话》 76cm×48cm 纸本水墨 2009年

清初渔洋山人的《香祖笔记》中有这么一小则:“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夏加尔在自传中也说过,艺术首先是一种灵魂状态。灵魂是自由的,它有自己的理智、自己的逻辑。巴黎与何枫在近年来的初次相遇,不妨可以看做是百年前塞纳河畔那群咖啡馆里的常客与中国画错身而过后的重逢。尽管艺术潮流已经走过多次轮回,遵循自身感受而无拘无束的绘者,往往拥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气质和独立价值。当然,何枫的绘画并没有清冷的孤独感,它是温暖而明媚的,就像阡陌上那些不知名的花。春天一到,就自然地迎着阳光开放。

2015年深秋回暖笔于未至书屋

何枫 《山水之间》 230cmx97cm 纸本水墨 2009年

何枫 《一江春水》 185cm×132cm 纸本设色 2009年

何枫 《生活干杯》 228cmx98cm 纸本水墨 2008年

何枫 “你說的是真的嗎?”一個略顯吃驚的聲音問道。《人物写生》 92cmx60cm 纸本水墨 2012年

何枫 《日常系列之二十三》 59cmx45cm 纸本水墨 2012年

何枫 《莫奈花园》 72cmx75cm 纸本设色 2012年

何枫 《外面的世界之一》 144cmx69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何枫 《春天》 178cmx9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何枫 《星期天》 180cmx9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何枫 《早春二月》 156cmx8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何枫 《人物写生(1)》 100cm×5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何枫 《人物写生(3)》 90cm×65cm 纸本水墨 2017年

何枫 《课堂写生示范》(局部) 49cmx9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何枫 《湖畔》 232cmx119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何枫 《一泓清水》 94cmx552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何枫 《一泓清水》(局部 1) 94cmx552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何枫 《一泓清水》(局部 2) 94cmx552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何枫 《一泓清水》(局部 3) 94cmx552cm 纸本设色 2021年

艺术家简介

何枫:19為此,親自前往的父親有些惱火,脾氣也很固執。他一口咬定,雖然救了女兒,但也敗壞了女兒的名聲,讓她離異,再婚難。 .65年生于广州,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图片/何枫提供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来源 | 金羊网责编 | 王绮彤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